国外的技术分析,一般指西方的技术分析,可能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吧,从手工制图到现在,发展井然有序,从道氏理论逐渐发展到波浪理论,威科夫、价格行为,波段交易,等等。这些理论并不太依赖技术指标。计算机时代以后,通过计算机统计,数学的加入,等等,技术指标开始繁盛起来。这里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指标是基于计算机和数学发掘的统计规律,他是基于发明人过往的数据发现来的。传统理论和技术指标,一般西方会复合着使用。像均线,通道,震荡指标,和道氏理论的框架结合起来。
国内有么有技术分析不知道,但是很多可能只是交易技巧,其他交易技巧可能相对更合适。由于国内自有交易以来,就直接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也因此,均线,震荡指标之类空前繁荣。也不能说他不好,只是这些毕竟只是隔着层纱在观测交易,这些指标类仅仅依据收盘价来统计。虽然有时候确实很多人用得很溜,但是终究也算不上完整性,系统性。也终究可能更多的只是一种技巧,只在术的范畴。
至于z力论,控制论,我觉得,其实中外没啥本质区别,国外也经历过,也有,只不过盘面小,影响力更大,盘面大,影响力更小,但这个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终究并非可靠及长久之计。
学西方的技术分析看起来更具系统性,可是这里面也存在很多困难。
在国外,技术分析的方方面面只是,已经深入到各个角落,通过各种数据,培训班,等等。很多问题对国外的人来说,不是问题,可是,对我们国内的就有问题,没有一本书可以把交易的方方面面讲清楚,也没有几本书可以把交易的方方面面讲清楚。更何况很多写书的,不见得懂真实交易,懂实际交易的,不见得真正精通理论。再加上很多基础知识的认知的缺失,对我们来说学习就更难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技术分析的中文翻译问题比较普遍化的优点严重。这加剧了技术分析学习难度。
蜡烛图形态,流入西方造成的轰动,我觉得是有原因的,因为,西方的趋势分析空前繁荣,缺少局部分析的精细化工具。然后蜡烛图流入西方后就一下子变得重要了,正好补充了西方技术分析体系的短板。
可是蜡烛图终究只是个局部的工具,不涉及到趋势分析,就算尼森的书,仔细看的话,就可以发现,他其实也在用蜡烛图去组合道氏理论的框架进行复合的叠加。因此,多样化的融合,必然是趋势。
至于很多人依然坚持不懈的研究z理论就随他去吧。个人想法不同。
不过,我相信,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是向往诗和远方的。
免费进罗张恩期货实战群,观摩外汇外盘期货/国内商品期货-实时行情分析、每天实盘晒单2次,添加QQ微信:6412178 备注:期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zen6.com/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