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风雨磨一剑。从2013年3月22日在大商所上市以来,10年间,焦煤期货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一品一策”贴近产业提升市场运行质效,助力产业稳妥应对2016年煤炭价格巨震、2020年来疫情暴发等,为促进重要煤炭资源保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期货方案”。为介绍10年来焦煤期货市场运行、功能作用以及为产业带来的积极变化,今日起,推出“牵手十年‘煤’景可‘期’——大商所焦煤期货上市十周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煤炭是重要的基础能源,被誉为“黑色金子”。“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中的“乌金”就是煤炭,这句诗既含蓄表达出古代煤炭人的勤苦劳作,也生动说明了煤炭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价值。而焦煤作为煤炭家族中的稀缺资源之一,是焦炭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料,连接煤焦钢三大产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焦煤生产国和消费国,巨大的贸易规模缺少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在2013年3月22日焦煤期货上市后的10年间,期货市场始终护航焦煤产业在供需巨震、价格波动中发展。
综合供需变化、价格波动和期现融合程度等方面,焦煤期货上市后大致可分为2013至2016年、2017至2019年、2020至2023年三个阶段。其中,在2013至2016年,“震荡”是行业的突出特征。以2016年年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转折点,此阶段焦煤价格呈现“先大跌后大涨”的局面,产业经受着市场大起大落的考验。在这一阶段,焦煤期货“小荷才露尖尖角”便初步发挥了市场功能,在剧烈波动中提供了远期价格信号和避险工具。产业开始关注和尝试参与期货市场,一首焦煤产融结合、携手发展的“交响曲”由此按下“播放键”。
在产业期待中“诞生”
钢铁、煤炭产业是大商所产品布局的重点板块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继2011年上市焦炭期货后,大商所在2013年先后推出了焦煤、铁矿石期货,进一步完善了“煤-焦-矿”衍生产品链条。
早在上市前,“焦煤期货”就是市场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焦煤储量仅占煤炭储量的10%,主产区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国内优质焦煤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需要从澳洲、蒙古进口大量焦煤以填补内需缺口。早期的煤焦产业整体主动管理价格风险的意识还不强,个别贸易中甚至出现掺假、混杂等情况。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一些企业进一步重视风险管理工具的参与利用,对于上市标准化的焦煤期货、提高全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呼声渐起。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焦煤品种本身有标准化程度低、质量指标复杂等特点,如何设计出既贴近产业、又具备标准化和便于交易的焦煤期货合约,是当时交易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例如,用于炼焦的煤种包括焦煤、肥煤、瘦煤、气煤、1/3焦煤、贫瘦煤和气肥煤等,不同煤种性质、价格和用途又各有不同,如何准确定位交割标准品、设置合理的升贴水,关乎合约上市后能否有效发挥功能、反映主流现货价格。再如,我国焦煤主产销地集中在华北、山东等地区,2010年后进口量扩大,多个地区港口贸易越发活跃,如何选择期货基准交割地并制定合适的地区升贴水尤为关键。
在2013年之前,国内外在焦煤品种上尚无成熟的实物交割期货可供参考。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焦煤生产和消费国,为了让全球首个成功的、实物交割的焦煤期货合约能够立足中国实际、落地生根,大商所锚定难关,创新克难:基准品方面,按照贸易量最大的主焦煤煤种来设计,对替代品的灰分和硫分上放宽,并将满足条件的肥煤也纳入交割体系。交割基准地方面,明确了以华北地区为交割区域,京唐港、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这5个最具集群效应的黄渤海港口为基准交割地。交易单位方面,考虑到现货贸易中,一节火车可运输60吨焦煤,且较大的合约单位有助于企业降低套保成本,因此将焦煤期货的交易单位定为60吨/手。
特别是针对焦煤质量指标体系复杂、常规方式难以评判质量的问题,大商所为焦煤期货创新设计出小焦炉实验指标,利用小焦炉模拟生产焦炉,检测焦煤单独炼焦生成焦炭的性能,进而判断焦煤结焦性。这是国内期货市场首次通过衡量产成品质量指标来确定原料品质的交割质量标准,体现了以现货企业实际应用为出发点的合约设计理念。
2013年3月22日,焦煤期货在大商所挂牌上市,并很快成为市场的“明星品种”,上市伊始就初步发挥市场作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价格发现平台和避险工具,也为建设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品种体系奠定了基础。
上市之初,价格发现功能初显
回顾焦煤期货上市后的前4年,焦煤期货跟随焦煤现货市场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转折,在价格发现、风险规避方面为企业保“价”护航。
中辉期货双焦高级研究员杜鹏回忆,焦煤期货上市前的2013年年初,在终端旺盛需求的带动下,国内钢材市场快速发展,国内产能快速释放,下游钢铁对于原料的需求不断提高,支撑焦煤价格高位运行。据世界煤炭协会、海关总署数据,2011年至2013年,我国炼焦煤产量从5.04亿吨涨至5.62亿吨,涨幅11.4%,而同期炼焦煤进口量从4465万吨涨至7540万吨,涨幅69%。然而,就在市场看似“涨声一片”之际,由于产能快速释放和下游需求见顶的预期,产业风险正在积蓄。一些企业敏锐地通过期货价格发现了市场“拐点”。
2013年3月上市后,当时的焦煤期货1309合约从挂牌基准价1340元/吨一路走低,到6月21日跌至1003元/吨,3个月内跌去25%。除了6月至8月的短暂反弹之外,全年焦煤期货主力合约几乎一直振荡下行。“虽然刚上市不久,但焦煤期货已经为产业给出了远期供需变化的明确信号。一些关注和参与期货市场的煤炭产业链企业很快地捕捉这一信号,开始主动调整产能,并在期货市场对剩余货源进行风险对冲。”杜鹏说。
他表示,到2014年,焦煤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显现。随着国内钢铁需求进入平台期叠加废钢回收比例不断提升,焦煤需求逐步减少,现货价格持续走低,部分煤种甚至出现成本与利润倒挂的现象。一些上游企业及时捕捉到期货市场信息,提前改变了经营策略,通过自发缩减落后产能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亏损扩大。
在产业调整中经历考验
如果评选过去10年焦煤产业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里程碑,那么,除了2013年焦煤期货上市外,2016年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值得铭记。
2013—2016年上半年,受供给相对宽松等基本面影响,焦煤现货价格一路下跌,到2016年价格跌幅60%。2016年2月,相关部委发布了相关限产检修、缩减煤矿生产工作日的要求,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就此拉开。由于在2013年之前的几年,双焦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部分煤矿、贸易企业亏损,因此在2016年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煤矿减产相当果断。
从结果看,当年我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9%,煤炭产业由供大于求走向供需基本平衡,扭转了过去长达5年焦煤生产利润下跌的局面。在唐山百驰煤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宏元看来,当时相关政策改变了供应过剩、企业亏损和资源严重浪费的局面,促进了焦煤供需更平衡。
随着供给端的调整,2016年8月至年底,焦煤价格进入快速上涨通道。至2016年年底的数月内,焦煤现货价格涨幅接近300%,一直到2017年相关措施调整后,焦煤价格明显回落。2017年6月,焦煤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947元/吨,回到了2014年年初的价位。其间,交易所坚守“零容忍”的风险底线,主动出手加强期货市场监管,通过提高交易保证金、手续费标准等方式抑制过度投机交易,在稳市场、稳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回顾当年焦煤的大幅波动行情,中铝国际贸易集团能源业务中心总经理肖佳华认为,这给焦煤产业链企业上了重要的“风险管理课”——在周期性行情中,企业首先要控制好风险,其次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一旦遇到市场快速波动的行情时,我们就需要借助期货工具,在做好风险对冲的前提下保证现金流正常运转,确保在周期性行情中活下来。”他对记者表示。
从2013年焦煤期货上市到2016年年底,通过期货市场,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开启了从“无序”生产、粗放管理,到利用期货工具“有序”经营和管理风险的新阶段。与此同时,这4年间产业供需格局、贸易流向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期货市场做出相应改变。这为2018年交易所顺应产业变化而首次调整焦煤合约标准埋下了伏笔。(期货日报 姚宜兵)
免费进罗张恩期货实战群,观摩外汇外盘期货/国内商品期货-实时行情分析、每天实盘晒单5次,添加QQ微信:1785751138 备注:期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zen6.com/4378.html